睡眠是维持生物体认知功能的重要生理过程,长期睡眠干扰或剥夺可导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。在神经科学研究中,建立可靠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对探索睡眠与认知的分子机制、评估干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睡眠剥夺(Sleep Deprivation, SD)模拟人类睡眠障碍病理状态,能够有效研究海马体依赖性记忆衰退、突触可塑性损伤等过程。本文系统阐述睡眠干扰/剥夺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构建方法,并详细分析其检测范围、项目、方法及仪器,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。
睡眠剥夺模型主要通过物理干预限制小鼠睡眠,常用方法包括:
其中,72小时连续剥夺可显著降低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(LTP),且伴随氧化应激标志物(如MDA)升高(Zhu et al., 2015)。
该模型的评估需涵盖行为学、神经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多维度指标:
具体实验操作需根据检测项目选择标准化技术:
使用ANY-maze视频追踪系统记录小鼠游泳轨迹,分析平均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。实验需控制水温(22±1℃)及光照强度(300 lux)。
取海马组织匀浆,采用Absin小鼠IL-1β试剂盒(Cat# abs520016)测定炎症因子,检测仪器为Thermo Scientific Multiskan FC酶标仪。
使用RIPA裂解液提取蛋白,通过Bio-Rad电泳系统分离,抗体选择Abcam抗PSD95(ab18258,1:1000),成像采用ChemiDoc MP系统。
TRIzol法提取RNA,TaKaRa PrimeScript RT试剂盒反转录,SYBR Green法检测BDNF mRNA表达,仪器为Roche LightCycler 480Ⅱ。
为减少实验偏差需注意:
睡眠干扰/剥夺模型能稳定复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,其有效性通过多层级指标验证。该模型在神经保护药物筛选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,例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逆转SD诱导的CREB磷酸化抑制(Wang et al., 2020)。未来研究可整合光遗传学与在体钙成像技术,动态解析睡眠剥夺对神经环路的影响机制。